女武神剖析攻略
女武神剖析攻略
1、在西方音乐史上,一直存在音乐自律伦③与音乐他律论的争议,它们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,只是到19世纪学者才给予明确的命名。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模仿论,可以说是音乐他律论的雏形,亚里士多德认为:“节奏和乐调是依照最接近现实的模仿,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,勇敢和截止,以及一切相互对立的品质和其他性情。
2、”④奥古斯汀()认为,音乐的美是上帝自身性质的体现,音乐所表现的情感,是人类对上帝的虔诚和对彼岸世界的憧憬。启蒙时代的卢梭认为音乐的旋律使音乐成了模仿的艺术,因为“旋律模仿人声的变化,表现出怨诉,表现出痛苦和喜悦的呼声,表现出威吓和叹息,一切情感的发声表现都属于旋律表现的范围。”⑤可以说,在19世纪之前,大多数音乐家把音乐看作表现心灵波动以及激情的艺术。“音乐是一种感情的表情”已成为音乐家们的普遍观念。
3、对浪漫主义的他律论有深刻影响的是黑格尔的音乐观,他指出,音乐作为一门艺术,是以感性方式的显现特定发展阶段的理念:“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。”他还强调“只有在用恰当的方式把精神融入声音及其复杂组合这种感性因素时,音乐才能把自己提升为真正的艺术。”⑥李斯特在黑格尔的理论基础上,进一步强调音乐中的情感内容,他甚至把音乐的形式看成是情感内容的“容器”:“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……只有把形式当做表达的手段、当做语言。
4、使形式符合于思想要求的人,才能有能力丰富形式,赋予形式以更大的灵活性。”他指责只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倾向:“没有情感内容的形式只能满足我们的感觉,只不过是手艺匠的制品19世纪,浪漫主义音乐发展到顶峰,他律论音乐观占据主导。然而以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爱德华·汉斯立克为代表的“形式-自律论”,发出了另一种声音,汉斯利克在其《论音乐的美》一书中提出了音乐的另一种美学观:“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,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,音乐只是乐音的运动形式,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,音乐也不是必须以情感为对象,音乐不描写任何情感。”由于自律派强调音乐的美在于与音乐本身,是一种乐音的形式组合,与其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无关,这一派因此也称为形式主义音乐理论。
5、关于音乐表意问题,后来不少美学家都讨论到此问题,他们中的大多数,试图调和这两种理论立场,现象学美学家茵加尔顿的论证是调和论的典型。茵加尔顿提出文学作品包含四个层次:语音层、语义层、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外层,这是一个包含了试图由读者来填充的许多“不定点”、“空白”的调式化结构。文学的表意多层次,使得表意内容丰富,但他认为音乐作品的声响是“单层性”的,因为音乐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性质。
女武神剖析攻略
1、声响成分是指听觉感受到的旋律、和声等有声因素,这种因素会因不同类型、不同风格时期的作品而起不同作用。茵加尔顿又提出,但这种单层性结构并不妨碍它自身的丰富内涵,原因在于,音乐作品中也含有各种非音响的成分,而正是这些成分对音乐的“美”起着重要作用。非音响成分包括:时间结构、情感品质、审美价值品质等。茵加尔顿强调,这些所谓的非声响成分是和声响成分粘合在一起的,并不是“音乐之外的内容”。
2、在这一点上,茵加尔顿似乎靠近了自律论,然而,对于音乐作品是单层性结构的解释,又使茵加尔顿滑向了他律派,他说,正是由于音乐作品是单层性的结构,它就会要求欣赏者以更多、更强烈的意向性活动去填充它。在此意义上,音乐作品是以一种“纯意向性对象”的方式存在的,这种存在方式是他律的,它依赖于意识活动的填充。因而,一部音乐作品,不可能像汉斯利克所认为的是一个意义的自足体。
3、2音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。从音乐符号学角度看,绵延了几个世纪的自律论与他律伦之争,争论的并不完全是音乐有没有内容,而是音乐符号的所指究竟是什么。自律伦强调音乐是能指优势符号,而他律论强调音乐是所指优势符号。大部分符号表意是实用的,是“所指优势”符号,以明确地传达意义。
4、《易传·明像篇》曰:“故言者,所以明象,得象而忘言;象者所以存意,得意而忘象”。实用表意活动以达意为目的,得意忘言朗格描写实用的语言:“词仅仅是一个记号,在领会他的意思时,我们的兴趣会超出这个词本身,而指向它的概念。词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,他的意义存在于它自身意外的地方。一旦我们把握了它的内涵,或识别出属于它的外延的东西,我们便不再需要这个词了”艺术符号的“能指优势”成了为音乐形式辩护的武器:很多时候,我们记住一段音乐,可能至今没有理解其意义,却记住了旋律。
5、在这个意义上,音乐的符号表意,能指并不需要明确指向所指,而自成独立价值。从这一点来说,自律论是有道理的。自律伦并不是说音乐没有意义,而是说音乐的意义是乐音本身,并不指向外部世界。